首页 >> 团花杜鹃

文物岂能拆了又建评论假广子

三元农业网 2023-09-27 18:52:54

文物岂能拆了又建?【评论】

7月26日消息:地处北京、之前被违法拆除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目前正在重建,预计在10月中旬竣工。

今年2月初,一家开发商曾因为"未经报批",以令人匪夷所思的"保护性拆除"之名,违法拆除"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最终受到50万元罚款和责令恢复故居建筑原貌的处罚。看来,有关方面确实有"知错就改"的表现,只是,类似于名人故居这样的文物,拆了再重建,终究还是会留下一些遗憾,毕竟复建的只是原形,那份历史的沉淀和底蕴是无法复制的。

以"旧城改造"的名义拆除历史建筑、名人故居,这样的现象不仅在北京有,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各样承载历史文化的文物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格调单一的高楼大厦。如此下去,我们的历史载体越来越少,让人痛心不已。北京市恢复重建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举动,对各地的文物保护都是一个教训。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周刊》总编辑朱学东,评论这个话题。

梁思成、林徽因的故居,经历了一个先拆又重建的命运。有人觉得这个过程本身就闹了一个笑话,明知不能拆却拆了,拆了现在又来重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这个复建有没有必要?

朱学东:完全没有必要,毫无可取之处,没有任何意义,重建也是假文物,既耗费资产又起不到应有的警示作用,还会引发更多的类似行为。

我的看法就是让它残垣断壁留着,警示后人,重建只会浪费资产。开发商唯利是图,我们可以从经济上和法律上追究他们责任,但是我们更应该追究规划系统和文物保护系统的责任,因为他们是管理者,他们承担了管理文物的责任,他们没有很好的履行自己的保护责任,导致文物被拆除,后面任何的补救措施都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

有统计说北京有近1/3的名人故居已经都被拆除了,北京有308处的名人故居当中,只有3处是被列为全国文保单位,有40处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189户暂时没有列入文保这样一个保护项目,97户已经被拆除,北京尚且如此,那全国可以想象其他城市的情况可能会更糟糕一些,我们的文物保护现状到底应该怎么样反思,怎么样改进呢?

朱学东:其实中国人有一个传统,人老旧屋为之福气,中国人的房屋结构是土木结构不太容易保存,但是并不等于说我们不能改造,其实我自己以前也看到过北京市文物局去欧洲考察、学习过这样的经验,在欧洲我们华人的建筑师贝聿铭曾经主持过对卢浮宫的改造,我们从欧美国家的改造里面我们学到很多经验,我们没有正儿八经的改造,而是一味的推倒建新的,建钢筋水泥的东西。

我们学了很多都是如何维护改造的技术,而没有学到他们保护文物的思想。如果分析这样一个拆这些文物的这样一个行为的话,相信“利益”两个字是他们的一个巨大的诱因,很难监控很难阻止这样一些个开发商这样胆大妄为的行为,有观点认为目前我们的名人故居还有其他历史文物的保护他们经营模式应该改一改,有人提出建议可以尝试政府和民间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名人故居的保护基金鼓励和吸引名人后代和社会力量参与进来,这样的方式您觉得在我国可行吗?

朱学东:如果原来故居里面已经有居户的话,设立这样的基金也未尝不可,但是核心就是我们政府在对文物单位的理解上,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不是不可以进行使用、进行改造,就像有人住的地方,屋子其实是有生气,有生气就会保护的更好,但是现在重视不够,因为这些年我们整个思维都被走向现代化的理念所统治,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较重。

如果从文物保护单位角度来看一下,他们也有很多委屈,您觉得他们在保护文物的过程中有哪些最现实的难点吗?

朱学东:抵不过地方政府的利益,抵不过开发商的利益,这是他们最大的难处,因为考核地方政府不是文物单位是否保护得好,而是安置了多少人,有多少GDP收入,创了多少财富和利润。

如果换一个角度看,既然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承载着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历史的文物有没有可被开发的这种经济价值呢?

朱学东:当然有,每一个故居,每一本老书,每一个老的建筑后面都有我们先者灵魂在里面,我们很多地方是值得人去参观、学习的,我们也可以适当的保护性开发,但是现在可能是我们的宣传和交流方面有问题,所以我们对这方面的理解一直存在很大的误区。

4月18日新股市盈率

担保法司法解释 三十五条

虚拟货币交易中国占多少

友情链接